公文写作素材驿站

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优秀6篇

2022-09-13 21:48:00 网站:公文荟萃

【仅供学习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优秀6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篇一:学国学心得体会 篇一

本学期我参加了教育局举办的国学讲座,感觉受益匪浅。让我深刻了解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

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

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从求学、立身、明德和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不难看出孔子也非天生的圣人,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在学习中提高,良好道德的养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自我约束到随心所欲不逾矩,思想和言行的高度统一,已经达到了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此所谓“慎独”,就是一个人独处时候也能做到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这也使我们懂得了伟大来自于平凡的道理。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智慧可以改变命运,因此,经常学习新知识,温习老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养成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学问从学习中来,能力从实践中来。人生困顿,皆因不学无术,其实学习和实践就构成了人生的两大主题。孔子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修炼的一生,境界越高越注意学习修炼。

国学让我学会感恩,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知道德行天下的道理,“俗云: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德才兼无,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可见,德行的重要性。“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要怎样才能得人心,就是以他人之心为心。以儿女之心为心,就是“父慈”,以父母之心为心就是“子孝”,以弟妹之心为心,就是“兄友”,以哥姐之心为心,就是“弟恭”,以妻子之心为心,就是“夫和”,以丈夫之心为心,就是“妇顺”,以人民之心为心,就是“君仁”,以领导之心为心,就是“臣忠”,以

朋友之心为心,就是讲信任;以学生之心为心,就是讲师德。以他人之心为心,就是道心,就是天理,就是德。修德的功夫深入一分,爱世人的情感就诚恳一分,心心相印的境界就升华一分。唯德能感动人,能得人心。感动一家而家齐,感动一国而国治,感动天下而天下平。中国圣贤经典究天地自然之道,旨在净化人的心灵,启发人的道心,匡正人的欲念。所谓正心诚意慎独修己,归根结底,就是造就优秀的个人品质,至善的品德。以德率人,则好的精神产品和好的物质产品也就不劳督促,自然产生了。

在当今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中,我们深入开展“学国学、思先贤、树正气、扬美德”活动是非常及时、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读《国学》,使我们的心灵有所启迪,有所受益,也是就说要对照一下我们是如何做人的,如何交友的,我们的心地是不是够善良,我们有哪些是君子行为,又有哪些是小人之举,我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怎样??我们要用心去读,认真品味,才能够荡涤内心深处的污垢,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道德水准,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以我们中国人特有的五千多年的方化内涵为骄傲,作为一名教师我更深刻的体会到我所担负的责任,我会尽可能的将自己所领悟到的道理传播给孩子们。

篇二: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篇二

读国学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

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

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论语述而》中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读书时我是个自信得有些自负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粗略地看了《论语》,现在,在工作的环境中才知道那句话说得太对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济济,读中师出来的她们基本功非常扎实,书法、绘画,音乐样样都懂。而且教学多年的她们经验非常丰富,面对问题学生都能轻松应对。原本认为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应付自如,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也下定决心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并利用假期练习书法,争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得更扎实。收效还挺不错,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对学生的观念上,《论语》里说:因材施教。真是经久不衰的真理。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没有经验,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我自认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实却是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的。由于没有重点,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结果很不理想。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征询建议。最后得出结论: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比如我教毕业的几个孩子有什么问题经常跑来和我说。例如,到中学学习压力大,厌学等等。我就不再像以前一样,要求她们必须死记硬背文化知识。而是建议一个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孩子朝体育方面去发展,一个爱绘画并且很有天赋的孩子朝美术方面去发展、使她们找到自己的特长,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在为人处世上,我也从国学经典中学到不少。曾学到过孟子的这样一句话: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应该以此做为自身的行事标准。人可以穷,但是要有骨气,要有奋斗的决心,现在这个时代,只要勤劳,就能创造财富。做为一个农民的孩子,我从小就是吃苦长大的。但是我却很感激少年时的贫穷,它就是一笔财富。它让我知道一切都来得不容易,更懂得珍惜。它让我早早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从而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它更让我从小就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财富。让我成为一个正直,勤劳的人。现代社会机遇很多,造就了很多骤富的人,但是,由于来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塌实。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才过上好日子没几年,不能满足。我想不只是那些富二代,处在这个太平盛世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来要求自己。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引起了众多外国学者的关注。她们来中国旅游,来中国留学。那些哈韩、哈日、学hip-pop的孩子们都睁开眼好好看看吧。我们虽然不能像晚清时期的满洲贵族那样妄自尊大、闭关锁国。但是当京剧、武术、中医等国粹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的时候,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自己的经典都拿出来品好了,再去学其他的好东西,甚至去教那些外国人。我们有很多好的东西,很多值得学的东西,个人认为把我们的根本学好了,才不愧为一个中国人。

通过学习国学,我体会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使我收获颇多。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一下两点体会:

一、学习国学提高了自身素养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是一切的根本,要想完善自身,只有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比如:工作中我要做到认真负责,无怨无悔,踏实务实;凡是能够干大事的人,都是能够坐的住的人。

很多事情失败的原因,不是行动前没有计划,而是缺少计划前的行动。要善于从自身找不足,制度切实可行的计划,立足实际,向着眼前的目标奋进。

二、学习国学丰富了我做人的道理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国学,让我明白对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真实的感受父母养育之恩,有效的培养孩子关爱家庭、孝敬父母。

对待有困难的人,应该以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待犯了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教育孩子方面,从小要教育孩子讲礼貌,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有孝心,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国学是中国人的国粹,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我要继续学习国学,让国学经典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的人生走的轻松而洒脱。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学习国学开始,接续国学薪火,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篇三: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篇三

20xx年的10月28日有幸聆听叶观澜老师的《国学智慧与职场修炼》。通过叶老师对国学经典的旁征博引,驻足时代,回眸千年既有哲理的高度,又有大众的视角,感触于五千年国学智慧的博大精深,古往今来,坚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成就了众多伟人,“修身”则是他们迈出的第一步,审视历史过往和当今案例,其如因果逻辑,不可或缺。万物皆有道,做人做事也有道。从边上看,做人做事似乎很简单,有谁不会呢?其实不然,做人做事是一门很难掌握的学问。每一个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都渴望着成功,而且很多人为了心中的梦想,付出了很多,然而得到的却很少,不够勤劳,可为什么偏偏落得个一事无成的结局呢?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认真思考。叶老师在讲课中有图表描述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四种职场人生:归零人生、跳跃人生、平淡人生、幸运人生,四种不同的人生正是四种不同修养的写照。

修心就是要修养我们的心智、心性、心情。就此而言,心智的修炼一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提升,记得叶老师在课上讲“我们要均齐方正,让团队成员各安其心、各安其位、各安其事”应该学习老祖宗传给我们的精华,如学习国学,我认为要学好国学,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要对国学智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如:四书中《大学》是成功学、《中庸》则是反映中国式的成功之道、《论语》《孟子》如我们人生的“交通规则”,五经中《周易》是哲学思维通过简易变化彰显进取精神、《尚书》是政治思维书以道事。

做好工作固然重要,但为人之道才是根本。“职场事事皆智慧”,叶老师讲课中提出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学会先做人,后做事。做人体现在:言行举止细节的注重:做事与做人是硬币的两面,二者紧密相连。不会做人,就没有根基;做事是立身乘人之本。做事一时成功,不能成为真正的成功;做人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1、做人的言行要得当

说话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一种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叶老师的“职场说话见智慧”高度概括了如何在工作注意言行,做到“看情形说话,按角色说话,待时机说话”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做人的举止要稳当

从一个人的穿衣打扮来体现一个人的品味,做到“与家相衬,与貌相宜,与岁相仿,与份相当,与境相合”。

老子的《道德经》中也说:“天道好还。”所以凡事从良心先行才是处事之上策。因为一切背离良心的谎言终会被拆穿,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若被拆穿得早,就是人们所说的“现时报”来得快;若一时未被拆穿,日后还得处处陪着小心,一切谨言慎行,用越来越多的谎言去堵住原来的谎言漏洞,把自己弄得个身心疲惫不说,还免不了最终的“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时候一到,马上就报。”做人只有做到让别人对你事事放心,别人才会愿意把身家性命托付给你。只有生活在这种人人互助、真诚关爱的环境之中,我们才能谈事业、谈成功。

3、做人要讲究诚信

诚信是立身之本。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更通俗的话说诚信就是实在,不虚假。孔子经常教育他的学生要“言必信”,这就是要求说话一定要算数,说道做到。许诺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对不应办的事情或办不到的事情,总要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一旦许诺,就要千方百计地去兑现。否则,就像老子所说:“轻诺必寡言,多易必多难。”一个人的诚实与信誉是他获得良好人际关系,是否守信用对事业成败也有巨大影响,有多少人信任你,你就拥有多少次成功的机会。

信誉是一个人最响亮的名片,是金字招牌。在做人办事时,一定要让你的信用代表你,觉得你是一个可靠的人。做一个诚信的人不容易,因为它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功利,需要实实在在地付出、奉献。真诚待人、克己为人的人,也许偶尔会被欺诈,但他们会真正实施受人欢迎。对一个处处为他人着想,绝不为个人利益放弃诚实的人,人人都会真诚接纳他,愿意和他交往。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公司通知开会,有的人来不了也不请假;有时候单位有急事临时电话通知有的人到单位来处理,有的人不来也不说明原因,等等,这些行为都反映出一个人的诚信问题。

4、做人要懂得谦逊

做一个谦逊的人首要的是不能骄、矜。因为具有骄矜之气的人,大多自以为能力很强,很了不起,做事比别人强,看不起别人。由于骄傲,则往往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由于自大,则做事专横,轻视有才能的人,看不到别人的长处。

骄矜不忍危害很大。作为领导骄傲自大,不能以平等的态度待人,就会失去人才,失失去人心。作为普通工作人员,自以为是也难以成事。只有谦虚、听劝、忍耐骄矜之情的增长,谦和对人,才能无往而不胜。

如果一个人喜欢自大自夸,就算是有了一些美德,有了一些功劳和成绩,也会丧失掉。过分炫耀自己的能力,看不起他人的工作,就会失去自己的功劳。固执自己的见解的人,会不明白事理;自以为是的人,不会通达清理;自傲者,不会获得成功;自夸的人,他所得到的一切都不会保持长久。骄矜的对立面是谦恭、礼让。要忍耐骄矜之态,必须是不居功自傲,自我约束,克制骄傲的产生。常常考虑到自己的问题和错误,虚心地向他人请教学习。谦受益,骄至败,几千年来都是这个道理。成功的人,未必都是完美,也未必都是很快乐,但他们有项特质是常人所没有的,就是专心致志,就是勤奋。勤奋是通向美好人生的阶梯。在日常工作上,它需要用诚实的品格来支撑,需要用精明的技巧来激励,需要用美好的理想来引导,需要从做小事、做好小事开始。而且,在你看来也许仅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对有心人而言就是难得的机遇,也就是说,即使是机遇,也不是什么人都能看得见、抓得住的,这是需要平时积累的一种高素质。

以上就是我听了德、慧、智后的几点心得体会,归纳到一点总结为就是: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做事是做人的体现,人不管身份高低,要做个好人。不论

大事小事,要做点实事。“小胜靠智,大胜靠德”。我们必须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做人,以踏踏实实的态度做事,只有这样方可成事。

篇四: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篇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炎黄子孙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国学经典则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中国人的文化根基,是中华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这是儒家最经典的一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人,只有不断地学习,自己才会完善。在社会不断进步、竞争一天比一天激烈的今天,你不好好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必然会被社会淘汰。“学”要学的精,“学”要学老,学到底。只有坚持到底才会得到胜利;只有学以致用,为我所用,才算是真正的学。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师德是师业之魂——教师一定要修好社会公德,坚守职业道德,科学严谨、认真求实;为人坦荡、光明正大、诚实守信,先人后己;廉洁奉公,端庄稳重,平易近人;知识丰富、语言生动、仪表整齐、举止文明,以实际行动感召、带动和影响广大学生,要以大爱之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千万不要强迫别人干;不能把学生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更不能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出气筒。因而,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树立师表形象。师德是师才之本——“师德养人,师才育人;德才兼备方为社会栋梁。”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怎样处事,怎样做人。师德是师风之根——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笑一颦、一喜一怒都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学生。良好的师德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一种良好的习惯,是保证我们教育百年树人最重要的根。

篇五: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篇五

《大学》是国学"四书五经"之首。相传《大学》最早是由孔子收集、整理编入《礼记》的文章之一。后人把它和其中的另一篇——《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单独成书,并和《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四书"是我国古代教育理论重要著作,其内容和著述目的不仅在告诉人民怎样做人?怎样齐家?而且还告诉有邦有国者怎样安邦治国?同时还提示天子怎样做才能国泰民安,明德于天下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此书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看,可谓一部全方位的理论教科书。因为他的教育对象下从庶民起,中到诸侯、士大夫、上到天子,都包括了。而且他的理论对谁都适用。

首先想谈一下个人对《大学》这部经典的感悟,此经开篇便挑明主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完全围绕着发扬德性的原则,是为《大学》三纲,随后展开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为《大学》八目,而八目却是以修身为中心,阐发修身方法与修身目的的全部内容,由此可见,修身,是儒家极为重要的一个核心理念,唯修身才可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修身中融入仁义礼智信孝悌忠等中心思想,才能成为真正的仁人。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读《大学》时绝不能把"大学"这个概念理解为国民教育的"小学""中学""大学"的"大学"。《大学》的"大"是高大的大,是至高无上或第一的意思。《大学》是研究和探讨人和人类社会最高大、最高深道理的教科书。书中既教给老百姓如何做人?如何齐家?如何修身?的方式方法,又向君主和君主阶层讲了如何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回顾我国五千年历朝历代,下从平民上至国君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无不证明《大学》讲述的道理非常准确。哪个成功人物不以修身起家?哪个兴国之君不以爱民为本?

从成功与失败的古今人物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凡成功人士都曾自觉不自觉地遵照《大学》所说的"修身是为人之本"的要求修炼过自己。由此可知今人只要怀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并想尽早实现自己的理想,认真学习和研读一下《大学》,并按照《大学》所说的原则修炼自己,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通过学习《大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大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篇六:学国学心得体会 篇六

今晚又是一个吸收新知识的时刻到了,我又带着我的记录本早早的坐在培训室等待 ,这已经是第八次的培训了,今晚的培训师,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她叫燕子老师!真是人如其名一般活泼灵巧。

一口齿伶俐的标准普通话,高雅端正的北京人气质,已经吸引了我。今天她所要给我们讲解的是《国学经典》,这对于我真的是很有帮助了,因为我就是教小朋友这门课程的,可见是雪中送炭呐。

她整个的局面控制的非常稳,她的思路也清晰明了,从最基本的给我们做讲解,课程的流程,时间的把握,该注意的细节,幼儿的感受。古诗词要求:读 诵 吟 唱 舞,常规活动的经典问候,还有简单风趣的小律动,真是所谓为幼儿园小朋友,量身打造 (边做动作边念):国学经典 大声的读 国学经典 有感情的诵 国学经典 放声的唱 国学经典 翩翩的舞 ,别看小小的一个律动,可以活跃小孩子的气氛,从而让他们随着老师的脚步,学习今天的国学经典内容,这也是作为一个良好的导入工作。

讲了上课的常规活动,她又细细的与我们分享图画阅读,引导幼儿完整的观察图画内容 (以上到下 从左到右)切记不要指着图画说 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呀?那是最没有教学意义的做法,小朋友只会说 太阳 月亮 海…… 这时候可以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 例如:我看到了海 我看到了大海 老师指导:在这副图画中,我看到拍打着沙滩的美丽壮观的大海,就是加修饰词,让是句子变的更完整,生动,这就是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

对于上课的几点要求,也做了较详细的解说有七个:

1、语言清晰

2、减少无效性的手势

3、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

4、注重细节的引导

5、图画内容总结

6、整体欣赏

7、文字阅读。

还给我们分享了,她所遇到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很多老师呢,讲了图片,下面准备导入主题,这个时候孩子们有点闹哄哄的,他们有点坐不住的感觉,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老师没有衔接语,所以一定要保证句子的连惯性,而不是东一句西一句的,那样不能够给孩子吸引了,才从而容易造成那种情况。

先后又给我们介绍了 识字游戏, 诵的基础 形式 和要求,吟的方式方法包括需注意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我都记在了脑海里,这样子的经典讲座我真的很想多听几次,很合我的胃口,很高兴自己学到了这么有益的知识,从这一次的培训我告诉自己,不单单总是照着别人打好的例子来做,那样永远得不到进步,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有自己的话可说,有自己的话可谈,有自己的见解。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优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