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素材驿站

事业单位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3-07-02 11:37:42 网站:公文荟萃

事业单位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1.全社会都在喊为中小学生“减负”,但是始终减不下来,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我国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全社会都在呼吁“减负”,然而结果却是“越减越负”。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原因有三:一是现行的应试教育制度是“减负”不能成功的最大原因。在当前的体制环境下,高考成为所有人学习的最高目标。而中国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太少,高考的压力逼迫着学校、家长和学生,减负根本无从谈起;二是学生和家长认识上的偏差。学习的目标不应该只是出人头地,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是学习的最终目标;三是部分地区对“减负”措施没有进行执行,造成“减负”减不下来。

  在目前体制环境和社会风气下,要想实现中小学生“减负”。就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尽量减少那些单调、枯燥、机械重复的教学内容和作业,增加符合素质教育价值取向的内容和作业。第二,老师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改进教学手段,营造宽松和愉悦的教学氛围,这样既可以减低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减轻心理负担。第三,从教育体制入手,对现有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实行素质教育,同时塑造新的学习风气,减少教育的功利主义,提倡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理念。第四,严抓落实,加强对学校的监管,保证措施的具体实施。

  2.你有没有被别人不理解过?有的话举例说明并谈谈你是怎么做的?没有的话也请你谈谈看法。

  【参考答案】

  我是比较善于、也乐于与人交流的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与人交流的时候也出现过不被理解的情况。

  上大学的时候,一次和同学合作做社会调研的工作,在采取什么方式进行调研上就出现了不被理解的情况。我们俩意见不一,我认为只要一个人就能做好这个调查工作,而他认为一个人不够,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调查,两个人当时就这个问题发生了争执。

  当时我是这么做的:首先,我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克制自己的情绪,避免过于情绪化而使得争执扩大;其次,我对自己的交流方式和态度进行了反思,感觉可能是由于我表述不够清晰才导致他不能理解我,于是我整理列举了我的观点,并辅以更多的事实例证来说明情况,这个时候我同学就基本理解了我的意思,并最终赞成我的看法。

  所以,很多的时候,因为彼此世界观、价值观的不同,通过语言的交流无法获得别人的理解和认同时,我们不能太过沮丧或者悲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要真诚的对待别人,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努力,相信总会被他人理解的。

  3.大学生就业难,但技校生供不应求,针对这一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到社会民生和稳定的大事,从国家到地方政府,从行政部门到教育部门,从社会到学校,都在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并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推动大学生就业。能否圆满解决每年超过600万的大学生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大学生就业难,但技校生却供不应求,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就业现象,反映出我们的教育体制和大学生择业观念存在问题。经济危机时代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加不容忽视。

  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教育体制僵化,人才培养方案不够灵活。多年来我国的高校教育偏向于知识型人才的培养,忽略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到实践教学,都缺乏从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的必要环节,导致了大学生与社会脱节,大学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够,难以适应社会就业需要。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由于高校扩招等原因,大学生已不再是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但很多大学生仍然怀着优越感,不愿意去基层工作,但是相对较好的单位又只能吸纳有限的毕业生,造成了择业时“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情况。另外,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过于苛刻,对大学生的要求过高,唯学历论以及唯技术论等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而技校生供不应求的状况。

  对于以上原因,我认为,高校应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根据社会需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学生锻炼实践能力的机会,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大学生本身也应转变观念,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意识,准确把握企业用人方向,有针对性地学习实用技能,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用人单位也应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开展与高校的合作培养,建立实习、见习等长效机制,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和协作,能够为提升大学生自身能力、增加公平就业机会、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生活中经常有人说:“差不多就行”你怎么看待这种“差不多”现象?

  【参考答案】

  “差不多就行”的确是有些人的口头禅,我认为这是一种对待工作和生活不严谨、不严肃,不重视细节的表现。

  “差不多”现象在生活中经常看到,这种观念对工作和生活是极为有害的。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差不多”就是将对细节的关注弃之脑后,做事得过且过的不严谨态度。在科研前线,倘若学者对待实验数据是这种“差不多就行”的态度,就不会在微小的差别中发现新的成果,有时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科研事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重大损失。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著名的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就是由于一个小小的○形环失效,导致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在升空后72秒爆炸解体坠毁,七名宇航员全部丧生,成为人类航天史上的重大灾难。在社会工作中,如果存在这种“差不多就行”的态度,就容易滋生麻痹大意的心理,导致严重的错误,给人民群众带来损失,影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很多医疗事故的发生就是源于医护人员的麻痹、失误,给病人和家属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作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这种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是应该坚决杜绝的。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我在工作中一直踏实认真,非常重视细节,力求精益求精。如果能够幸被录用,我将继续保持不骄不躁的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严格对待自己,严谨对待工作,严肃对待生活。保质高效地完成领导和组织交给我的任务,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5.一国王为了出行方便,决定把全国的道路铺上牛皮,一个聪明的仆人建议国王不如只在自己的脚上包上牛皮。谈谈该故事对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

  我认为题中“全国的道路”指的是外部环境,“国王的脚”指的是自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问题时我们如果不能改变外部环境,就要学会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即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改变自己,适应环境,这也是灵活处理问题的一种方式。

  首先,一个人想改变环境、改变世界很难,但是改变自己,则相对较为容易。当自己改变后,眼中的世界自然也就跟着发生变化了。

  其次,心若改变,态度就会改变;态度改变,习惯就会改变;习惯改变,人生就会随之改变。我们在工作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的时候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最后,适应环境,改变自己不是对现实的妥协退让,更不是放弃原则,而是在原有工作思路和方法受阻的情况下采取更为灵活的一种处理问题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让我们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让我们的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更有效率地完成任务。

  6.很多部门设置了“便民热线”,但群众反映“便民热线”经常不是无法接通就是占线,或者播一大堆广告。针对此现象,你有什么看法?

  【参考答案】

  便民热线的设置是政府重视民情民意的体现,有利于群众及时将意见反映给政府,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促进和加深政府和群众的感情和联系。但题目中的便民热点却出现了这样一系列的问题我想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便民热线可能是一种跟风产品,建立之后就成了“空壳”。相关部门缺乏应有的监管机制,在实施阶段没有相应的跟进制度保障其发挥。

  二是便民热线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和水平不高,他们主观上为了避免麻烦而不接电话,直接造成了便民热线无人接听的尴尬情况。

  因此,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对症下药,尽快畅通便民热线。

  第一,建立健全便民热线制度,使这项制度长效化、制度化。设置专门的接线人员和具体的操作流程,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要热情倾听,在规定时间内给予答复。

  第二,完善监督机制,建立上级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等多元化的监督格局。由于是群众经常使用这一热线,所以尤其是注重群众对于便民热线的意见,以开放的姿态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三,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便民热线的重要性,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7.人都说“以史为鉴”,但马克思说“不能总让死人抓住活人”,你是如何理解的?

  【参考答案】

  历史是一面镜子,古语有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可以为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读史可使人明智,通过反思历史能够使我们对于做人、做事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更正确的认识。所以我们需要“以史为鉴”。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在所处的环境和以前的环境是不同的,所以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因循守旧,要敢于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去变革,顺应时代的发展,所以说“不能总让死人抓住活人”。

  综合来讲,我们一方面要“以史为鉴”,借鉴历史经验来反思和认识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并用来指导我们的事业更加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不能盲目的照抄照搬历史经验,犯教条主义错误,要学会灵活运用,不能被历史限制住手脚,束缚住思想,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科学大胆的创新和尝试。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正是由于我们借鉴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面经验教训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经验,在结合具体国情的情况下,大胆创新,终于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作为一名年轻人,如果有幸能够通过面试,我会向领导和老同事们积极请教,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同时注意学会思考和总结,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在工作中敢闯敢干,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迅速成为一名合格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8.假如你组织了一次培训,但专家在前一个晚上说临时有事,不能过来,你该怎么办?

  【参考答案】

  专家是培训的主讲人,是这次培训的核心要素,对于培训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有重要作用。遇到这种情况,作为培训的组织者,我会保持冷静,全面分析目前情况,采取措施确保培训顺利进行。

  第一,我会第一时间与那位专家取得联系,详细了解专家的情况。尽量帮助专家解决问题,使其能够按时到场进行培训。

  第二,如果那位专家确实不能来参加培训,我会争得专家同意,详细了解专家有关这次培训的主旨和培训的精神,并征求专家的意见获得培训讲义或资料,并表示希望下次有机会再次合作,我相信通过这件事情专家也会觉得缺席此次培训非常遗憾,会欣然接受邀请。

  第三,联系其他相关专家,将这次培训的资料和专家的意见、建议等详细告之,力争使这次培训按照原计划如期举行,并取得预期效果。

  将培训的资料整理归档,吸取经验教训,做好反思总结工作。尤其是应急预案的制定,组织好一次培训或者活动必须考虑各种突发情况,将计划做得尽量完善具体,确保活动按照原计划顺利进行。

  9.报考该岗位你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参考答案】

  首先,我谈一下对自己报考的**岗位的看法。该岗位直接服务基层群众,这一职位要求我们对待工作必须有足够的热心、细心。群众的事无小事,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优点,克服自身的不足,努力为群众办实事。

  其次,我是一个耐心和细心的人。大一时,我去图书馆借书,发现有位陌生的同学正着急的到处找来找去,我主动地上前打招呼,问明原因,帮他找到了丢了的寝室钥匙,虽然,因为帮助同学错过借书时间,但我还是很开心。后来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其实我们不管跟谁打交道,都需要凭借一份热心,多关心帮助别人。工作中会获得群众的认可。我也是一个细心的人。老子说过“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相信一个人如果能处理好细节,那么任何事情他都能做好。细心不仅体现着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还表现是他对工作的责任意识。

  最后,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我缺少经验,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了解的可能不够深入,考虑问题难免不周全。这就要求我多和上级领导沟通,多向有经验同事请教。毛主席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借着热心,凭着细心,鼓足信心,我一定会能胜任好我的工作。

  10.你刚入职,很热情,经常帮同事做事,领导说你种了别人家的田,荒了自己的地,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我初入单位,对基本情况和工作重点不了解,造成了工作重心的偏失。因此,我要虚心的接受领导的批评,反思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及时向领导请教,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改进,尽可能的少走弯路。

  领导把工作分配给同事,说明领导有意培养他这方面的能力。如果我过多的参与,自己揽了别人的活,则会影响到同事正常工作的开展,也不能给同事一个充分发挥自我空间。由于把过多的精力放到同事的工作中,我无法及时完成上级交给自己的任务,就会打乱集体的计划,进而给别的同事增加额外的负担。导致了“种别人家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这样的事情发生。

  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把更多的精力和重点放到学习和熟悉工作岗位技能上,充分发挥自己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保质保量的完成好领导分配给自己的任务,做好本职工作。同时我会在不影响同事工作的前提下多向他们请教,争取多为同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争取“种好自家的地”,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兼顾看看田。

  11.门票降价,要召开听证会,领导让你做前期准备工作,你会怎么安排?

  【参考答案】

  价格听证会是在制定、调整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的重要商品价格和服务价格前,遵循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以会议形式组织社会有关方面的代表对其必要性、可行性进行的论证,以便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制定合理的价格。

  首先,我会召集相关工作人员起草门票降价听证方案。起草前,核算门票收费单位的成本。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以往的门票销售量,预留合理的利润空间。有必要时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制定合理的调价方案。报给领导审核批改后,形成正式方案。

  其次,我会按照听证会参加人员的规定比例,确定消费者、经营者、专家、社会组织和相关部门的代表的人数,采用主动邀请、委托推荐、公开征集等方式确定代表名单,并报领导审核。

  再次,我会联系媒体和社区,广泛发布召开听证会的信息。公布会议时间地点、听证方案、听证人和听证代表名单;通知旁听人及媒体的报名时间、报名方式等。

  最后,我会根据最终的参加人数,制定好听证会的详细议程并通知给与会代表。另外还要安排人手做好会务准备工作,迎接会议召开。

  12.抓好落实是做好工作的基础,“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心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结合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这句古话告诉我们,时间和机会是有限的,做事不能停留在计划和空想中,必须抓紧时间抓住机会加以落实。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其实是一个认识误区。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时间的总量是有限的。时间的真相是“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无止尽地拖延下去,错过时机,错过年华,有些事就再也没机会做了。错过了春天,农民就不能播种;错过了涨潮,渔船就无法出海;错过了早晨,游人就看不到日出;错过了起跑,刘翔就赢不了比赛。所以,必须“及时当勉励”,因为“岁月不待人”。

  作为公职人员,面对的工作复杂多样,更应该具备良好的时间观念。复杂的工作往往环环相扣,一个环节跟不上,后面步步跟不上;一件事情拖拉,会造成一系列事情堆积;今天的工作没做完,明天的工作压力就更大。所以,为了保证整体工作的效率,我们应该按时足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把每一个环节及时落实到位,为整体工作的顺利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优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