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素材驿站

坚持守正创新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党课讲稿

2023-08-09 21:38:29 网站:公文荟萃

坚持守正创新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党课讲稿

  同志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活力所在,是党赢得百年胜利的宝贵经验,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还是我们继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的重要法宝。

  一、深刻领会守正创新精神实质

  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创新性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重要特征。在对德国古典哲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英国政治经济学批判与继承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提出剩余价值学说,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指明万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人可以顺应时势,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推动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产生,进而划时代提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出现”的科学论断。马克思对以往理论的继承、批判和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的光辉典范。从此,人类对新社会的追求不再是美好的幻想,而是可以付诸实践的客观规律。俄国十月革命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并结合当时社会实际,将“无产阶级革命多国胜利”的理论发展为“在帝国主义最薄弱的环节首先取得胜利”的实践创新,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也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在革命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又一光辉典范。守正创新,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其永葆生机活力的奥秘之所在。

  守正创新是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守正创新、开拓进取的历史。党自成立之日起,靠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推陈出新,奋力进取,才走出“山沟沟”,走向全国执政,乃至走进世界舞台中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中国革命发展道路,在“城市革命暴动”的失败教训中,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开创了中国革命新纪元。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纲领,并立足当时社会现状,提出“一化三改”过渡路线,开创了对资本私有制和平改造的先例,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面对着“前无古人”的崇高事业,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又“找不到现成答案”,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既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动摇,又反对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提倡大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重大飞跃。进入新时代,面对“四大考验”“四大风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又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创新,科学回答“世界之问、中国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新境界。回顾党的百年历史,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期,每一次重大成就的取得,都始终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始终离不开中国的具体实际。换言之,马克思主义必须不断地中国化时代化,才能成为指导实践的科学理论。守正创新,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宝贵经验。

  守正创新是中华民族的鲜明禀赋。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中华民族是富有守正创新精神的伟大民族。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中,蕴藏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从愚公移山到四通八达高铁,从大禹治水到南水北调工程,从四大发明到“两弹一星”“神舟十五”成功发射等等,都是全体中华儿女守正创新、敢破敢立的生动践行,这种伟大的守正创新精神,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血脉,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因,造就了世界上唯一延续5000多年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也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源泉,我们依靠守正创新改变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命运,实现了大国崛起,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二、牢牢把握守正创新精神的实践探索

  **,是习近平总书记度过“一生中最好的年华”的地方。17年间,他秉持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开启了一系列极具前瞻性、创造性的生动实践,以“开拓、创新、奋斗”引领**跨越发展,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和理论成果。

  锲而不舍的开拓进取精神。开拓进取是发展的根本要求。在*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科学谋划,为城市发展拉开时空框架。在时间维度上,他亲自指导编制《**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对**未来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布局重点等进行了科学规划,为东南沿海“后排就座”的**擘画了城市发展蓝图。在空间维度上,大力推动*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建设,前瞻性地提出“东进南下、沿江向海”城市发展思路和“海上**”总体构想,并带领干部群众开展了一系列“向海进军”的创新实践。比如,推动远洋捕捞,应对近海渔业枯竭;支持民间资本投入造船业,破解资金瓶颈;鼓励开展科研创新,助力人工养殖业等,有效拓展了城市和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时光奔流不息,开拓永无止境。从承载“**梦”的“3820”战略工程,到开启“中国梦”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东进南下,沿江向海”战略布局,到扬帆奋楫“一带一路”新航程,党的领导人秉承一以贯之的开拓进取精神,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共同书写赶考路上的新答卷。

  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意识。改革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工作期间,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大力推进经济社会体制改革。比如,面对当时国有企业步履维艰的境况,他冲破思想和体制的重重阻力,推动**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总公司“试水”股份制改革,吹响了**乃至全省国企改革的“冲锋号”,引领一批诸如**丝绸印染厂、**轧钢厂、**硫酸厂等本土企业,通过重组、混改、兼并等方式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潜力,成为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又如,他将政府职能转变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出“马上就办”理念,以建立外经“一栋楼”为抓手,实施一系列简政放权改革创新举措,有效破解了审批环节多、手续繁、效率低等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改革创新的足迹遍布*山*水,他亲自总结“**经验”领航县域经济发展;探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森林生态补偿机制为保护生态、农民增收注入活力;开展“城市文脉”保护、内河污染综合整治,为群众创造了和谐宜居环境等,对**、**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历程中的实践典范。

  永不褪色的为民奋斗情怀。让百姓受益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开拓创新的价值旨归。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开展现场办公,大规模解决船民搬迁上岸问题,仅历时10个月就让104户长期居住在水上“连家船”和岸上“竹架棚”的群众乔迁新居;启动了当时规模最大、安置民众最多的苍霞棚户区改造项目,彻底改变了3441户近万名群众“灯下黑”的蜗居状况,昔日“纸禙**城”旧貌换新颜。在*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把扶贫工作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提出“弱鸟先飞、滴水穿石”扶贫新理念,亲自推动“科特派”“造福工程”、山海协作、对口扶贫等创新举措和具体实践,创造了扶贫开发的成功经验。从**扶贫样板到全国脱贫攻坚“奇迹”,他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理念,开辟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扶贫之路。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从一个生产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到一个泱泱大国的最高领导人,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从未改变。

  三、正确把握守正创新精神的时代要求

  准确把握守正创新精神的深刻内涵。历史和实践证明,无论是浴血奋战的革命岁月,还是锐意进取的改革年代,守正创新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各个精神坐标,指引我们不断跨越一个个“娄山关”、一道道“腊子口”。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纪疫情加速百年变局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国博弈加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在如此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永葆“赶考”的清醒。守正创新是不断推进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由之路。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在守正中保持航向,在创新中寻求突破。我们不仅要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也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增强历史主动。

  建立“敢创新”的体制机制。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无人区”要闯,需要更多敢于开拓、勇于创新的干部,才能把改革不断引向深入。然而,有创新就有风险,这就需要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树立和强化为创新者容、为担当者容、为实干者容的鲜明导向,为更多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于创新的好干部服下“定心丸”。同时,要厘清“无心之失”与“有心之过”的界限,明晰“容什么错、谁来容错、结果如何运用”等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妥善把握事业为上、实事求是、依纪依法、容纠并举等原则,对干部的失误错误进行综合分析,对该容的大胆容错,不该容的坚决不容,坚决避免“容错”变成“错容”。此外,还要将敢于创新的干部纳入组织重点培养视野,把平时考察与任前考察结合起来,及时发现和掌握一批敢创新、会创新的干部,在学习培训、交流轮岗、考核表彰等方面倾斜,不断提振创新型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提升“会创新”的能力水平。首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让广大党员干部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学思践悟中增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提升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自觉性,确保创新过程既尊重实践、尊重规律,又勇于变革、永不僵化。其次,要立足实际、深入调研。大力弘扬“四下基层”“四个万家”优良作风,让广大干部在躬身践行中学会调查研究、善于了解实际、精于把握规律,在工作一线上拓展工作视野、丰富实践经验、提高创新能力,确保新举措新决策符合客观情况、符合人民期待。最后,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创新既要“心至”更要“身入”,敢于辩证否定自我原有认识,历经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重新形成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坚决克服“改革怕出乱子、创新怕丢帽子”思想,以大胆求索、敢闯敢试的精神状态投身基层一线,在实践和认识的反复过程中,积极领悟、积累经验,更加全面和深刻地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营造“想创新”的良好氛围。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国家才有光明前景,社会才能充满活力。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旗帜鲜明地选用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干部,激励广大干部对标一流干、甩开膀子干,形成大众竞相创业、万众竞相创新、干部竞相创先的火热局面。除了要用好考核“指挥棒”,还要为干部干事创业、开拓创新解决“桥和船”的问题,建立干部多途径、多环境、多岗位挂职锻炼、交流等长效机制,有计划地推进机关干部到基层一线“补课”,促进基层干部跨部门到党委、政府等机关轮岗锻炼,让敢创新、想创新的干部在深化改革一线、服务民生一线、乡村振兴一线、急难险重一线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增本领,激发创新潜能,历练创新能力。同时,要大力宣传适应新时代的创新理念,培养积极向上的创新价值观,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创新人物、创新事迹、创新成果,激发干部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敢创新、会创新、想创新的干部更有光荣感、成就感,真真正正让“守正创新”引领时代潮流。

  同志们,新时代新征程,只有深刻认识和把握坚持守正创新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要求,才能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大势,牢牢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在走好新的赶考路上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优质专题